部门首页 >> 课程建设 >> 国家共享资源课 >> 正文

网络教学课程规范及管理办法

作者: 时间:2015-01-07 10:51:02 点击数:

 

网络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分环节的教学互动行为。网络教学可以涵盖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留言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与学,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第一章

第一条 网络教学是在保留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二条 网络教学的作用

(一) 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自学、讨论、答疑、作业、测验与考试等。

(二)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师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其他网络资源等。

(三)提供课程教学中的各种管理功能,如课程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学生注册与登录、测验与考试管理等。

第二章学院网络教学课程具体要求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学习方式等基本信息。

(二)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课程学时分配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安排、考核方式。

(三)教学进度:以时间为单位的学习进度安排(按学院对教学计划的统一要求发布)。

(四)教师信息:本课程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照片、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与学生的联系方式等。

(五)考核办法:课程的考核方式、计分方式、课程学分等。

(六)学习指导:讲明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二、课程教学资源

(一)授课电子教案:要求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讲稿或者与讲课配套的黑板板书内容(或者投影内容)。

(二)教学课件:以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用于课堂讲授的完整多媒体课件。一门课程可以提供多位教师的教学课件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

(三)教学视频:数字化教学视频片或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况录像。

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可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

(四)习题:根据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应有配套的习题。习题可分为作业题、讨论题以及思考题。一般每章应该有不少于1套习题;每周、每章应该有1个讨论习题;每章至少布置1道思考题。

(五)实践环节指导:对于有实训要求的课程,应该提供以课程标准规定为基础的实训电子版实训指导书、实训进程安排、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条件允许的课程最好提供虚拟实训(实验)、替代实训(实验)的实现计划和方案。

(六)试题库:试题库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基础之一,自测与练习题库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题等多种题型。

(七)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每门课程应该配套不少于5份参考资料,课程参考书籍不少于5本。提供与本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素材。具体包括相关论文链接、相关网站链接、相关新闻链接、相关背景知识链接、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有条件的以章节为单位分别提供参考资料。

三、网络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信息发布、作业提交和管理、辅导答疑、学习讨论和在线测试等。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点。

(一)课程信息发布与反馈。通过通知公告、发布课程信息及相关通知,实现信息交流与反馈。

(二)作业发布与管理。1.提供基于WEB的发布作业功能,作业布置应有一定的智能性,能根据学员的学习内容自动布置作业,也可人工选择作业的知识范围;2.提供基于WEB的学生完成、提交作业功能;3.提供基于WEB的教师批改、点评作业功能。

(三)辅导、答疑。每门网络课程应配备丰富、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提供答疑网页界面,并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

(四)课程学习讨论。提供基于Web的讨论组内容浏览、提交、管理等功能。即通过设计网上教学活动,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的协商交流机会,学习者之间可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此发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同步、异步交互,是整个网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学习评价网络课程要按知识模块设置有效的在线学习作业和练习,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提供及时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

(六)在线测验功能。可以使教师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估学生的进步以及从学生那里收集信息,记录和管理所有学生的成绩。

 

版权所有: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技术:网络信息中心  吉ICP备05004977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