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 师资建设 >> 教学名师 >> 正文

2009年吉林省教学名师—姜洪文教授

作者: 时间:2017-12-28 08:33:07 点击数:

 

   

姜洪文,教授,1955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  

工作单位/现任职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安全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带头人。  

学习经历:  

1975.81978.8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学生  

1985.91986.3武汉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师  

曾获荣誉  

1. 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 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3. 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4. 学院年度考核先进个人;  

5. 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  

6. 学院理论教学优胜;  

7. 学院实践教学优胜;  

8. 学院优秀班主任。  

主讲课程  

1. 分析化学  

2. 仪器分析  

主编教材代表作  

1.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撰写论文代表作  

1. 《工业分析专业采用CBE模式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研究》2006获第六届全国化工职教院校优秀论文二等奖;  

2.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社会兼职  

1. 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化学检验工高级考评员;  

3. 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项目裁判长;  

4. 吉林市丰满区天年健康公司兼职工程师(水质检验)。  

0. 教师的荣耀——学生的成绩  

时间:   2006年     9月     24日上午   9点    

地点:天津市大港油田文化宫——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颁奖现场;  

事件:姜洪文老师所教授的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4名毕业生代表中石油吉化公司参赛,一举囊括个人金、银、铜牌,荣获分析工种团体冠军,并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佳绩轰动整个中石化,毕业生第一时间给姜洪文老师来电,向姜老师报喜并感谢姜老师对他们的精心指导。  

1.1. 教师风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心系学院发展,思想境界高  

姜洪文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心系学院发展,注重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拥护领导,团结同志,爱护学生,努力创新。  

为了省示范专业建设、省精品课程和省优秀课程的建设,为了国家示范校的创建,他积极工作,任劳任怨。远在海外留学的孩子回国举办婚礼,     姜洪文   老师没有请一天假,婚礼刚刚结束后就匆匆赶到学校,继续进行专业建设。他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风,端正的教风,诚信的品格,得到同事们的尊敬和学生们的爱戴。  

1.2. 教学经历——扎根教学一线,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基本功扎实  

在近10年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姜洪文同志深知责任重大。他刻苦钻研,用高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勇于投身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逐年提高。尤其是在《分析化学》、《工业分析》课程教学、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验等环节当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优胜。  

2. 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效益好  

1989年至今,为服务地方经济,姜洪文同志经常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技术骨干进行理论辅导和技术指导。学生杨咏梅是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徐焕斌为全国色谱学会理事、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都承担着起草和制定国家标准的任务,他们经常就国家、行业和企业三级分析检验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等技术问题向姜老师请教。姜老师还完成了与吉林联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研发产品的理化检验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在化工企业中享有了良好的声誉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1教学能力——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  

发展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教育教学理念先进  

姜洪文同志带领本专业教师,按照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并形成了本专业的两个基本特色。一是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借鉴CBE教学模式,构建全新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是:推陈出新,突出应用;资源共享,突出实效;大胆创新,突出特色。二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载体,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优秀银领人才。重点是:素质教育体系全程化,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全程化实施;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化,即建立了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专业核心能力考试、考核体系,创建实践考核标准化评分体系,采用多形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使职业技能鉴定更具公正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这两个特色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省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作用。CBE模式培训出来的学生下厂实习即可独立操作;在060708三届全国石油及化工职业院校分析与检验工技能大赛,我校学生连续三年摘金夺银;毕业生蒋绪忠、王淑华等4人一举囊括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个人金、银、铜牌,荣获分析工种团体冠军,专业品牌享誉企业。  

3.2教学能力——教学艺术与效果  

从教几十年来,     姜   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设疑、讨论、案例、现场讲学等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双边互动自然,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次获得教学优胜奖。  

3.3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建设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后进行了参评省优秀课和精品课、建设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参加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工作,学校和共建企业在教学条件投入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资金达100万元,建成了工业分析实训中心,可同时容纳120名学生进行实验实训。  

在未来两年内,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国家、吉林省、学校、共建企业还将投入资金共414万元用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分析检验测试中心,对原有工业分析实训中心进行扩建,使同时容纳实训学生数达到300人。新建校外实训基地8个。  

老师主编了《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化工分析》、《分析化学》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分析化学》2007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化验室组织与管理》2007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本年度将完成“无机化工产品检验”、“有机化工产品检验”、“分析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标准、教材、学材、试题库、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料的建设任务。  

《分析化学》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已实现网络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开通了网络交流平台,多门课程已实现课件教学。  

3.4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在内容上事先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方法上避免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设疑、回答、讨论、案例、现场讲学等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双边互动自然,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效果较好。  

姜洪文同志注重知识积累、方法创新和理论拓展,撰写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吸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理化检验》被英国分析化学文摘《AA》摘录,《工业分析专业采用CBE模式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研究》2006年获国家优秀论文二等奖;《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4.技术服务能力  

姜洪文同志积极承担技术服务和参与项目研发1999年以来与企业共同研发利用乙烯粗碳五生产双环戊二烯、戊烷发泡剂、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实验和药物中微量碘等项目,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化工类企业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影响。目前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教材第二版,已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另外《化工分析》已被企业选为职业技能培训用书。  

5.教学团队建设——积极聘请兼职教师、精心培养青年教师,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一直是我院的优势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团队是优秀的教学团队,其组成从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形成了合理的教学梯队。作为专业带头人,     姜洪文   老师一直率先垂范,带领教学团队在学院各项工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07年以来有计划地培养了3名青年教师,对中、青年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带领他们搞科研、编教材、写论文。使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步发展,现已都成长为教学骨干、科研能手,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8篇发表在核心期刊,涌现出1名“教学新秀”.  

近几年,通过校际、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通过采取外聘内培、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聘请全国色谱学会理事,吉化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所长徐焕斌为特聘专家,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吉化电石厂分析车间主任杨咏梅等8名兼职教师,已经建设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引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牵头、企业技术能手兼职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学梯队, 成为倍受瞩目的优秀团队  

6. 加快观念转变,投身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示范意识强  

目前,姜洪文同志正积极致力于国家示范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建设中。紧紧围绕吉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托吉化,创建“校企联手、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产品检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内涵建设上,进一步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性,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通过校际、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采取内培外聘方式,建设一支由行业专家引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牵头、企业技术能手兼职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版权所有: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技术:网络信息中心  吉ICP备05004977号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